夏季來臨,防曬乳該怎麼挑?防曬乳知識大集合

又到了一走出戶外就是刺眼陽光的季節了,看似無害的陽光,實則是肌膚的剋星,多少媽媽姊姊們臉上看的見它留下的傷害,但防曬絕對不是專屬於年長者的課題,面對陽光人人都有可能被無情的攻擊。做好防曬絕對是每個人出門前最重要的事,不過這麼多防曬品你真的會挑嗎?上面的標示有英文有符號,你知道各代表什麼意思嗎?其實多一個字、少一個字可是天差地別,關於防曬乳的身份真相,我將在這篇文章一次為你解析!

首先來介紹能對肌膚造成傷害的紫外光,紫外光 (Ultraviolet) 簡稱UV,是一種波長介於100nm~400nm的電磁波,太陽光中含有紫外線,部分的紫外線在抵達地球前會被臭氧吸收,剩下照射地球的則會產生輻射。

紫外光根據波長可以分為兩種,第一種為波長較長的UVA,能量雖然小,但是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量最多,對人體的影響不容忽視,UVA能穿透玻璃、車窗,到達肌膚的表皮層與真皮層,進而導致肌膚曬黑、老化;第二種為波長較短的UVB,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總能量次之於UVA,能穿透肌膚到達表皮層,並使肌膚曬紅、曬傷

防曬指數根據針對的紫外光種類可以分為SPF、PPD、PA與IPD等,個別又由不同地區所頒布:

●SPF (Sun Protection Factor):

為針對UVB防護的國際通用防曬指標,SPF數值的定義為:塗抹防曬後,在人工或天然的光源下,肌膚被曬紅所需的時間與不擦防曬乳所需的時間的比值。例如:

SPF 8 = 擦防曬乳後160分鐘才被曬紅/沒擦防曬乳下20分鐘就被曬紅,也就是在塗防曬乳後,肌膚曬紅、曬傷的時間可以被延長8倍。

※SPF數值代表著此防曬乳延長肌膚被曬紅、曬傷的能力,而非防護紫外線的能力。

在防曬係數相同的狀況下,不同的人會因為膚質、膚況及當下的紫外線指數有不同的實際延長時間。

防曬係數根據範圍可分成四類:
低度防護:SPF 6 ~ SPF 14.9
中度防護:SPF 15 ~ SPF 29.9
高度防護:SPF 30 ~ SPF 59

SPF 60以上用SPF 50+表示,台灣最高可標示為SPF 50+

SPF並沒有累加效果,同時擦了SPF 15和SPF 20的防曬乳,只會有約SPF 20的防曬效果。

●IPD (Immediate Pigment Darkening):

為歐美較少見的針對UVA的防曬指標,代表立即性的曬黑,肌膚被立即曬黑時間的倍數。

●PPD (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):

為歐美常見的針對UVA的防曬指標,代表持續性的曬黑,延長肌膚在陽光照射下持續24小時產生變黑現象時間的倍數。

一個人在無防曬的狀況下15分鐘會曬黑,塗抹PPD 10 的防曬乳後,被持續曬黑的時間可以延長到15*10=150分鐘。

●PA 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:

由日本訂定的UVA防曬指標,防曬程度由+號表示。加號越多,防曬黑的能力越高。加號的數目是經由PPD數值換算而得。

PA+ = PPD 2~4
PA++ = PPD 4~8
PA+++ = PPD 8~16
PA++++ = PPD ≧16 (最高為四顆星)

●UVA圈圈:

歐盟訂定的防曬指標,被圈起來的UVA圖像代表著此防曬乳對UVA的保護力是對UVB保護力的三分之一倍以上 (正常狀況大部分都會對UVA防護力較弱而小於1),表示對兩種紫外線的防護能力是差不多的、平均的。

●星星數 (Boots Star Rating):

美國FDA新訂定的UVA防曬指標,以星星數目代表防護能力。一顆星代表對UVA的保護力是UVB的0.2~0.4倍,兩顆星是0.4~0.6倍,以此類推,五顆星是0.9~1倍。

★ (Mimium):低等防護
★★ (Moderate):中等防護
★★★ (Good):優等防護
★★★★ (Superier):特優防護
★★★★★ (Ultra):極優防護

※星號標示由於沒有獲得體外測試 (in vitro)的認證,公信力較低。

●臨界波長 (Critical Wavelength , CW):

代表防曬乳的防曬廣度。紫外線波長越長越難被阻擋,因此大部分防曬乳對UVB比對UVA的防護力來的好。隨著波長越長,防曬乳對紫外線的防護力會越低,低到一個數值後會驟降,導致驟降的波長就叫做臨界波長。所以臨界波長越長,能防護到的UVA就越多,防護能力越好,因此選擇防曬乳時要選臨界波長較長的,盡量選CW370nm以上,美國的法規還規定370nm以上就標示為寬頻防護 (Broad Spectrum)

●抗水性(Water Resistant):

從事水上活動可參照此標示購買,但須為「抗水」而非「防水」,真正的防水是需要於水下數公尺測試合格過,一般都只能有抗水性,寫能防水是不實的。抗水性根據程度分為抗水性(Water Resistant)與非常抗水性(Very Water Resistant) 。美國有兩種抗水性的認證標準,COLIPA系統與FDA系統。

防曬乳的成分根據防曬原理可以分為「物理性防曬」與「化學性防曬」(也可以分為「無機成分」與「有機成分」),物理性防曬的成分較化學性防曬來的早出現,經過數十年科學的發展,市場已漸漸被化學性防曬所取代,但現今仍有許多特殊狀況使用物理性較化學性來的適合,以下是兩者之間的比較及優缺點:

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
常見成分多屬無機成分:
二氧化鈦 (TiO2) 或
氧化鋅 (ZnO)
多屬有機成分:
對-胺基苯甲酸鹽 (PABA ,
para-aminobenzoate)、
水楊酸鹽 (Salicylates)、
肉桂酸鹽 (Cinnamates)、
辛環烯烷 (Octylcrene)、
苯甲酮 (Benzophenone)、
PARSOL-1789….等等
防曬原理藉由分子來反射、折射、散射紫外光線分子吸收紫外光線的能量,再轉而以熱能釋放
防曬範圍較少UVA,對UVA防護能力較弱較多UVA,對UVA防護能力較好
優點分子大,較不易堵住皮膚管腺及毛孔
穩定性、安全性高
較輕爽、塗抹均勻後呈透明無色
缺點質地厚重、顏色明顯(白色)、可能較油膩穩定性較低,分子小有可能滲入肌膚或造成刺激、敏感的風險

由此可見物理性防曬有較化學性高的穩定性,而化學性防曬則具有較高的防護力與使用舒適度,雖然還未出現更進階、更全面性的防曬乳,但可以透過結合兩者的優缺點來研發更中性、更穩定的產品,市面上大部分防曬商品便是混合了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成分,能讓防曬效果達到一個新的平衡。但也不是我們能隨便混合著用,其中有些成分會互相排斥,一不小心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,還是要遵照產品上的宣導與說明來使用比較安全。

現在除了添加二氧化鈦的防曬品可被列為「一般化妝品」,其他成分的防曬品都被列為「含藥化妝品」,需經衛服部認可證明後才能銷售、販賣。近年「奈米級二氧化鈦」的防曬品被列為一般化妝品,而「噴霧型二氧化鈦」因仍有可能受呼吸道吸入的疑慮而被列為含藥化妝品,購買前要三思。世界各國都有針對兩者防曬成分的添加濃度有一定的上限,台灣的產品可至為衛服部查詢經許可的產品。

買對防曬乳很重要,但正確的防曬方式更重要,好的防曬乳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使防曬效果達到最佳,除了記得擦之外,還有擦的時機、順序等等都要一起掌握好,殘留物事後的處理也需要被重視,以下是關於防曬乳的正確使用方法:

1.防曬乳正確挑:

選擇產品時首先要注意的為是否具有基本條件:對UVA或UVB都需具有防護力。其次的條件可以依照年齡、場合等等的不同來挑選:

膚質:

嬰幼兒或兒童不建議使用化學性防曬乳,其中的小分子有機成分有引起刺激、過敏的風險,特別是有異位性皮膚炎、容易過敏的孩童,物理性防曬乳會較來的適合。

成人也不一定要特別使用物理或化學性的防曬乳,可以根據自己的膚質、膚況來選擇,例如油性肌膚使用清爽型,乾性、中性肌膚可以使用一般或質地較厚一些的類型。

接觸太陽的時間:

如果只是出門買個午餐、搭車,一般的SPF 15就有足夠的防護能力,SPF 15就能過濾96.3%紫外線,若是需要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如到遊樂園玩、從事農耕活動、工業活動等,則可以使用係數較高的SPF 30~50的防曬乳。

部位:

身體與臉部可以分開選,身體肌膚較厚、面積較廣,毛孔也較粗,使用一般的防曬乳或清爽型的就可以,臉部肌膚較薄、面積較少,毛孔較細而脆弱、敏感,選用臉部適用的防曬乳對膚較不會有負擔,且有的其中還會添加具有保濕、潤肌、能搭配底妝等功能的成分,可以讓上妝的肌膚同時還能被保護。

臉部的防曬乳大部分也適用於身體,不過臉部防曬乳通常含量較少,大量塗可能有些傷本,還是將兩者分開買會比較好。身體的防曬乳有些也對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會造成刺激、疼痛,購買適用臉部的會對眼睛比較友善。

2.順序、用量、時機掌握好:

防曬乳要擠得適量,太少會使防護力過弱,臉部建議擠大約10元硬幣大小的量塗,身體可以臉部面積的比例來參照使用的含量。臉部塗抹時要從內到外,從臉部、額頭、耳朵到露出來的前頸與後頸都要塗到,而且要塗均勻,才不會曬出塊斑來,眼睛也要避開小心塗到。身體的部分如手肘、膝蓋、腳踝等關節具有皺褶處要特別厚塗、均勻地塗,才能讓凹凸的皮膚都覆蓋到防曬乳。

如果是需要上妝的臉部,正確的塗抹順序應該是:保養防曬底妝 (或妝前乳),底妝在防曬後才能達到修飾的效果,保養是上乳液或化妝水,達到基部保濕的功用,再接著上防曬乳與底妝。記得塗抹臉部之前先洗手,髒物或細菌才不會帶到臉上。如果要上防蚊液,要上在防曬乳後,為了減少臉部負擔,可能要與底妝之間做抉擇。

關於塗的時機,有人的說法是要在曬太陽之前15~30分鐘前塗,但根據專業護理師所述,現在的防曬乳都能做到即時的防護,可以不必一定要在事前30分鐘就塗,塗得均勻、量足夠才是防護的關鍵。

3.定時補擦:

防曬乳會隨汗液或接觸水而脫落,因此大概每2~3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,才能達到全程防護的效果。可以使用疊擦的方式,不需要卸除舊的那層,但還是需要均勻、有厚度的塗,塗上去的防曬乳往往看不見,因此塗抹的步驟做足是很重要的。

4.冬天、夏天都要擦:

冬天一樣有紫外線,且特別是對肌膚不造成立即性傷害的UVA紫外線,容易讓我們掉以輕心,看起來較弱的陽光不代表沒有紫外線。冬天可以著重在臉部與頸部,其他不常裸露出的部位以衣物或帽子遮蔽即可。

5.以塗抹式代替噴霧型:

噴霧型防曬乳雖然方便,但有容易噴不均勻的缺點,有些為了利於肌膚吸收還會添加顆粒更小的奈米金屬元素,呼吸道若吸入可能會對身體有害。

6.記得卸除:

一般的防曬乳不必特別卸除,洗澡的時候自然會隨水帶走,如果是用在臉部含有防水、潤色功能的防曬乳,就要用卸妝乳卸除,防水的防曬乳通常用洗面乳會洗不乾淨,加上含有妝感的成分會更不容易洗淨,殘留的防曬乳也會堵塞毛孔使護膚品不易被吸收,因此回到家洗臉前記得要做卸除的動作。

除了擦防曬乳之外,適時的使用物品、環境來避光也是必要的,我們往往會忘記攜帶防曬乳出門,這時身邊小物就非常重要。當你沒有任何工具,就盡量避免讓自己曝曬在強烈的陽光底下,找個陰暗處躲避,長時間的曝曬絕對會讓你皮膚很有感。最重要的還是要攜帶防曬工具出門,如雨具、墨鏡、袖套、帽子、抗UV外套等等,夏天包包裡一定要有其中一項,如果沒有防曬乳,至少要帶著雨傘出門,除了防曬也能防午後雷陣雨。

在大太陽的照射下,身體的水分流失得更快,記得在曬後多補充水分、電解液或蔬果,能平衡血液濃度還能抑制黑色素生成。如果不幸還是曬傷了,記得第一時間要讓肌膚降溫,使用毛巾冷敷或冰敷的方式冷卻肌膚,等到紅腫現象稍為淡去或較不刺痛,再於沖澡後大面積的塗上蘆薈凝膠,可以修復受損細胞,如果出現水泡記得不能戳破,容易增加感染風險。曬傷面積如果過大或過於嚴重,建議找醫師處理。

夏天防曬有三寶:雨傘、外套、防曬乳,出門前除了機手包,這三樣也是不可或缺的隨身物,想要擁有一個美好、涼爽的夏天,別忘了攜帶「保鑣」出門,玩得安心,才會開心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